圖為閩西漢劇進校園演出現場。 張金川 攝圖為學生與閩西漢劇團演員合影。 張金川 攝
  中新網龍岩11月20日電 (鐘旖 陳水珍)“這是我第一次看閩西漢劇,沒想到龍岩本土還有這麼美的文化。”剛下課路過同心圓廣場的福建龍岩學院學生翁明燈被舞臺上的表演吸引,站在邊上津津有味地看了起來。
  19日下午,“閩西漢劇進校園”巡迴演出活動第十場走進了龍岩學院。據悉,該活動由龍岩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和龍岩市教育局主辦,龍岩市漢劇傳習中心承辦,將持續一個月時間。
  閩西漢劇是福建省主要的地方戲曲劇種之一,素有“南國牡丹”的美譽,流行於以福建龍岩為中心的閩西各縣、市以及閩中、閩南部分縣市,是經國務院批准的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29位中國戲劇學院附屬中學漢劇中專班的畢業生著統一服裝,在演出現場格外引人註目。他們四年前結伴前往北京學習,現學成歸來,成了真正的“漢劇傳承人”,最大的不過18歲年紀,最小的只有14歲。
  一個小時的演出,摺子戲《烏龍院》、戲曲舞蹈《扇韻》、老旦組合唱《西廂記》以及基本功展示等一系列節目輪番上陣。
  “太震撼了,‘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想想我在他們這個年紀還光顧著玩了。”來自山西的大三學生楊曉艷是第一次觀看閩西漢劇表演,演員們精湛的唱、念、做、打功底讓在座師生們連連叫好。
  除了驚艷之外,漢劇還帶給楊曉艷一份久違的感動,“小時候每周末,我們家人都圍在電視前看晉劇,現在獨在異鄉,讓我想起舊時光。”
  龍岩學院文學與傳媒學院翁春老師是漢劇的‘忠實粉絲’。“文化現象和優秀劇種的直觀感受遠比書本重要,學生們看完表演都說從閩西漢劇中看到了生活魅力,這就是將舞臺中的美延伸到了生活當中。”翁春說,“瞭解需要過程,興趣培養起來,閩西漢劇才能在年輕人中更好的傳承下去。”
  龍岩學院團委辦公室副主任郭曉雲是本次活動龍岩學院站的負責人。“地方高校就是要挖掘地域文化,才能真正做到接地氣。”郭曉雲表示,閩西漢劇進校園的方式能夠讓在校學生們開拓眼界、培養興趣,是校方樂意促成的事。
  據介紹,這是閩西漢劇第一次大規模地在學校進行宣傳、普及活動。演出過程中還加入觀眾互動交流元素,普及閩西漢劇傳統文化知識,寓教於樂。
  自2010年“客家之歌”大型綜藝晚會在臺灣首辦以來,每屆晚會都有閩西漢劇表演,來自家鄉的聲音成為了海峽兩岸文化交流的重要紐帶。今年9月閩西漢劇還參加了“第二屆澳門·福建藝術節”,得到熱烈反響。
  閩西漢劇傳播的聲音越來越遠,離不開每一代傳承人的堅持。
  2014年5月14日,龍岩市漢劇傳習中心正式揭牌成立,一系列創新、傳承活動讓這朵一度勢弱的“南國牡丹”重放光彩。
  龍岩市漢劇傳習中心副主任黃蕊是致力於傳承發展閩西漢劇的“老前輩”。“觀眾會老化,年輕的越來越少,演員和觀眾的斷層一直以來都是我們最關註的問題。”
  令黃蕊感到欣慰的是,閩西漢劇近年來在傳播形式上有很大的創新。據介紹,本次巡演活動就是繼“文化惠民·周周有戲”公益演出將市民觀眾“請進來”後,通過“走出去”的方式向市民推廣、宣傳閩西漢劇傳統文化的又一重要舉措。(完)  (原標題:“南國牡丹”閩西漢劇進校園 培養觀眾傳承地域文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ql64qluex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